您现在的位置是:饱以老拳网 > 时尚
表现抢眼 国际金价或继续上行
饱以老拳网2025-07-09 05:03:45【时尚】4人已围观
简介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孙兆)2023年开年以来,国际黄格表现有些抢眼。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年内国际金价已上涨约5.30%。截至1月16日早盘,现货黄金开盘价1918.88元/盎司。华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孙兆)2023年开年以来,表现国际黄格表现有些抢眼。抢眼根据Wind数据显示,国际截至1月13日,或继年内国际金价已上涨约5.30%。续上行截至1月16日早盘,表现现货黄金开盘价1918.88元/盎司。抢眼
华联期货分析师段福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近一段时间黄金持续上涨有以下几个原因,或继第一,续上行美国实际利率下行;第二,表现是抢眼美元指数下跌;第三,欧美经济衰退。国际
“随着目前这三个因素都有所转好,或继未来黄金价格或持续上涨。续上行但值得注意的是,欧债危机或会使得美元指数走强,因为欧债危机会造成欧元下跌,美元指数可能上涨,或给黄金价格带来压力。”段福林说。
对于未来国际金价的走势,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本报记者表示,从中短期看,随着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以及美国ISM制造业PMI滑至荣枯线之下,2023年包括美国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将处于收缩区间,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大概率在2023年三四季度降息,这将压低美元指数以及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因此中短期内国际金价大概率继续上行。
而从中期来看,包括美国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的运行遵循经济周期的规律。虽然当前全球经济下行,但是在经济周期规律的作用下,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再次上行是必然事件,美联储大概率在降息之后再次加息。届时国际金价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
从长期看,国际金价的走势与全球GDP同比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1961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增速中枢下移,与之相对应,国际金价中枢上移。在无明显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全球GDP同比在长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因此长期看,国际金价大概率继续上行。
“综上,国际金价大概率呈现中短期上行、中期承压、长期上行的走势,具有‘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特征。”郑后成说。
针对于此,中信证券也表示,在全球金融资产大幅波动以及各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背景下,2022年全球央行购金量创出新高。央行增持黄金是金价上涨最有效的风向标之一,叠加美联储加息预期弱化、地缘政治冲突延续和经济衰退等因素支撑,金价有望保持上行趋势。
自2022年11月份我国央行在时隔38个月首次出手增持黄金后,央行在2022年12月份继续大手笔储备黄金,即连续两个月增持黄金储备。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自2019年9月份以来,我国官方黄金储备一直维持在6264万盎司。但在2022年11月份、12月份,我国官方黄金储备分别增持103万盎司、97万盎司。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官方黄金储备为6464万盎司。
而从全球来看,不只是我国央行,从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多国央行也在2022年11月份开始增持黄金。土耳其央行在2022年11月份继续购入黄金,其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9吨,这使其全年的净购金量达到123吨,为所有国家中报告的最大购金量;吉尔吉斯斯坦央行于2022年11月份购入3吨黄金,其黄金储备总量增加到16吨,年初至今增加61%。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本报记者表示,央行连续2个月增持黄金,主要原因除了应对国际金融格局变动风险以及增强人民币信心以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诉求之外,也有服务于国家对外关系的需要,在减持美债的同时调整自身储备、资产与投资结构的意图与考虑。
郑后成则表示,央行连续2个月增持黄金,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在过去两个月出现较大幅度下行。第一,美元是国际黄金的计价货币,美元指数下行推升国际金价。此时央行增持黄金能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第二,“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黄金与美元一样,均属于货币范畴,二者具有替代关系。在美元指数下行的背景下,黄金的替代效应凸显,包括央行在内的市场对黄金的需求量上升。
很赞哦!(31697)
相关文章
- 梦洁股份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 此前存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财务资助问题
- 两市震荡调整引分化 236亿主力资金继续撤离!
- 中粮家佳康10月生猪出栏量33.4万头 环比增长34.68%
- Cordis蔡宇伦:两款革命性介入技术亮相进博,将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 跳出保理看保理,中银协发布报告就保理业务发展提出两大建议
- 扎哈罗娃:干预美国选举的不是俄罗斯,而是特朗普
- 花1元保价12999元白酒全漏光 快递公司仅愿赔300元
- 进博之星|植入胸骨下,这款“救命神器”可预防心脏性猝死
- 央行、银保监会:保持债券融资基本稳定 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融资
- 个别员工擅自推介非广发证券自主发行或代销的金融产品 广发证券一营业部收警示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