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全面发力,投资热火朝天!这是“大水漫灌”吗?
面对内外复杂形势,大水漫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已成为当前中国宏观政策发力重点。基建 官方数据显示,全面一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发力比2021年全年提高4.4个百分点。投资在全国范围内,热火一批批重大项目火热开工,朝天各地纷纷力拼投资“开门红”。大水漫灌 投资良好开局的基建同时,也不免有人担心:这是全面否意味着“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卷土重来?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发力现象会出现吗? 促投资多重作用不可小觑 当经济遭遇下行压力时,基建投资一直被视作重要的投资“政策牌”。今年以来扩大投资取得积极成效,热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力功不可没。朝天 国家信息中心学术办主任唐斯斯表示,大水漫灌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被视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构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国家及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在此背景下,一季度投资大盘稳中有扩,基础设施投资也保持较快增长。当季,8.5%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比1-2月提高0.4个百分点,且呈逐月上升态势。 为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各地还陆续印发2022年重大项目清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下旬,已有北京、上海、河北、广东、浙江等多个省市发布了本年度重大项目投资清单,涉及项目多达1.6万余个。 唐斯斯说,重大项目作为逆周期政策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仍将在稳增长、扩内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有较大可用规模专项债券和政策靠前发力、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支持下,2022年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 她分析称,这一方面反映出重大项目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压舱石”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现阶段我国投资需求潜力巨大,有效投资空间广阔。国内疫情反弹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投资”这驾马车对于经济稳增长、扩内需、育新机和提信心的作用不容小觑。 “全年14.8万亿元基建投资”系误读 然而,中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也引起一些误读。有外媒报道称,中国政府拟定了数以千计的“重大项目”清单,今年计划投资额至少达到14.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3万亿美元),是中国再次推进“强刺激”的政府投资计划。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表示,相关报道将2022年初全国各省区重大项目投资简单加总,得出当年基建投资总额将达14.8万亿元的结论,存在几方面误区: 第一,文中所指基建投资总额指计划总投资,即在建的建设工程按照总体设计规定内容全部完成计划需要的总投资,但这些项目建设周期可能达数年,并非都在当年形成投资完成额。 第二,考虑到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需要一定时间、特别是重大项目需要充分研究论证,项目配套资金筹措等因素,这些纳入今年计划的项目不一定都能在年内实现开工建设,因此对项目资金简单加总不等于当年实际投资完成额。 第三,上述汇总的项目不只是基建项目,还包括科研前沿领域攻关、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教育提质扩容、全民健康保障、“一老一小”服务等多个领域项目。 唐斯斯亦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每年推动的重大工程项目规模都不低于10万亿-20万亿元体量,但受建设周期、配套资金等因素影响,有相当部分项目需要较长建设周期才能最终落地,所以不能简单用投资规模衡量评判当年投资情况。 扩大有效投资下“精细功夫” 事实上,中国重视投资对于稳增长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长远布局。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会议重申“适度超前”,要求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分析认为,这充分考虑了稳增长和防风险并重。 刘立峰表示,“适度超前”就是要兼顾短期稳定增长和长期结构调整要求,统筹发展与安全,避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防止出现大规模政府债务膨胀;与此同时,精准有效扩大投资,围绕重大国家战略作出前瞻性安排,围绕短板领域作出针对性安排,围绕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作出适应性安排。 翻开今年初中国各地发布的重大项目清单:新基建、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园区配套设施和重大民生基础设施等仍是投资重点,新老基建重大工程项目数量占比普遍超过50%。其中,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主要集中在大数据中心、5G基站等项目,传统基建主要以交通、重大民生项目为主。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从中央财经委会议聚焦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亦可以看出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和锻长板、增后劲相结合的精细安排。 这意味着,中国并不打算通过大规模基建投资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布局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项目。 在一系列注重精准、有效、可持续的“精细功夫”下,刘立峰预计,通过相关设施和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影响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同步实施,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股东成立时间变化大!玮硕恒基将创业板IPO上会,核心技术人员最高学历为大专
- 投资第四套八连体钞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 荣耀V30刷机升级
- 文化传媒公司是否有必要进行变更?
-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会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
- 央视点名空气炸锅有哪些,中央点名空气炸锅 — 探灵网
- 红米k30至尊版刷机升级工具
- 胶州注册公司后申请零申报的条件和注意事项
- 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 大批关键技术攻关者走上科创板舞台
- 西游中唯一一次靠吃度过的一难是什么 没有妖怪阻拦只能自救
- 小米手机ROM系统电池有效容量查询方法,MIUI12
- 纪念币交易网是如何做到最大最好的
- 梅西半年前受邀担任沙特旅游大使,网友调侃:拿人手短
- 英国将终止旧版5英镑纸币的流通
- 梦见胳膊流血 周公解梦
- 中国最大的龟有多大,中国本土最大的龟 — 探灵网
- 湖北武汉:倡议两点一线,非必要不跨区流动
- 见证我国体育史上奇迹的2008奥运纪念钞
- 侯耀华为什么争侯耀文的遗产,阎鹤祥正式宣布退出德云社 — 探灵网
- 青海湖水怪,中国十大水怪 — 探灵网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