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今年我国有望实现5%以上增长,若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则增速更高
由《财经》、王鸣望实位则《财经智库》、今年财通汇主办的国有更高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于2023年2月24日-2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现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出席并演讲。增长增速 当前,若政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策措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明显转暖,施落实多项指标反弹回升,王鸣望实位则市场预期持续改善,今年国际组织和市场机构普遍对中国经济转向乐观,国有更高纷纷调高全年经济增长的现上预期。 王一鸣表示,增长增速今年我国有望实现5%以上的若政增长,如果能够加大改革开放的策措力度,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实际的增速有望高于预期。 但他也提及了我国面对的几个严峻挑战:第一,出口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第二,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第三,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需要较长时间。第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王一鸣指出,当前,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需要加大宏观政策力度,为经济重启注入动力。但这些政策要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仍然要以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为重要前提,只有增强信心,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企业扩大投资的热情才会被激活,居民消费潜能才会释放,社会创新活力才会迸发,外资也才会看好中国市场。 他强调,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往往来自于对具体问题的回应,所以要抓住经济加快恢复的窗口期,针对关键性、症结性问题,在切实解决问题中回应市场的关切,提振市场的信心,让过去三年积蓄的发展动能充分迸发出来,让社会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在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方面,王一鸣指出,对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政策的稳定性、营商环境的公平性、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是影响预期的三个主要因素。所以,提振企业信心,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的落实,加强各类政策的协同配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度、效。当前,大量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尚未恢复元气,所以要继续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此外,提振企业家信心要清除有碍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全面清理涉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清理和修订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相关规定,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加快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营、招投标等方面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第三,提振企业信心还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正、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进一步规范执法领域涉产权强制措施程序,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让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鹜创新创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在提振消费者信心方面,王一鸣指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消费受疫情的冲击影响最大,扩大内需,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扩大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他说,目前金融部门在供给端加大对优质头部房企的融资支持十分必要,房地产市场回暖仍有赖于市场销售的恢复和顺畅的回款,所以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研究出台松绑需求端限制性措施,降低按揭贷款利率,促进房地产市场销售回升。同时,要延长新能源车购税的优惠,加大对新市民金融的支持等,使消费潜力进一步充分释放出来。 在提振投资者信心方面,王一鸣称,针对当前民间投资比较低迷的情况,要下决心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领域、新赛道的投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也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房地产投资对稳投资非常重要,所以还要继续落实好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投资触底回升”。 在提振外资企业信心方面,王一鸣表示,近两年来,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调整,美国推动对我脱钩断链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外商投资向外转移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觉得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力度,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增强外资企业对我国营商环境的信心。同时,也要加强与外资企业的沟通交流,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住,经营更多高质量含量的增量外资项目落地。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一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先祝贺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召开,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借此机会,我就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谈几点认识。 当前,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明显转暖,多项指标反弹回升,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国际组织和市场机构普遍对中国经济转向乐观,纷纷调高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总体判断,今年中国有望实现5%以上的增长,我个人理解,如果能够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实际的增速有望高于预期。 在看到经济明显好转的同时,我们也要对经济恢复面临的困难和复杂性有充分的估计,几个方面还是严峻的挑战: 首先,出口下行的压力持续增大。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下行,通胀水平仍处高位,主要经济体出现衰退的风险上升。世界银行今年1月的全球经济展望,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预计美国、日本经济增速仍将走低,欧元区、英国经济陷入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疫情三年期间,我国明显好于预期的出口增速,今年大概率将有所回落,进出口对经济增长或形成拖累。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产业链调整重构和美西方国家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外贸出口不仅受到周期性因素的影响,还将受到更长期的结构性因素的制约。 其次,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被抑制的消费需求迅速释放,从春节期间旅游、餐饮、电影、交通、住宿等数据看,消费明显反弹,但消费的持续恢复仍有赖于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预期的持续改善。 当前,居民储蓄意愿仍然较强,今年1月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从投资看,制造业投资受去年高技术和外需放缓的影响,增速或将有所回落。基建投资在专项债支撑下将保持较快增长,但仍受到项目储备和加强隐性债务监管的约束。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企稳,优质房企资金链紧张状况得到缓解,但房地产企业增加投资的动力和意愿仍然不强。 第三,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需要较长时间,当前需求不足仍是经济运行突出矛盾,但背后是在三年疫情反复冲击下居民家庭、企业、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受到系统性损伤,导致居民家庭消费更趋谨慎,企业投资意愿和风险偏好下降,地方政府投资和支出能力减弱,经济体系的信用能力也在下降,而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还需要一个过程。 第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能源和粮食价格高位增长,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美国对我战略性遏制变本加厉,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胀消减法案,推动业务外包,组建芯片联盟,在科技产业和供应链等领域对我施压,我国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当前,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需要加大宏观政策力度,为经济重启注入动力。但这些政策要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仍然要以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为重要前提,只有增强信心,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企业扩大投资的热情才会被激活,居民消费潜能才会释放,社会创新活力才会迸发,外资也才会看好中国市场。而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往往来自于对具体问题的回应,所以要抓住经济加快恢复的窗口期,针对关键性、症结性问题,在切实解决问题中回应市场的关切,提振市场的信心,让过去三年积蓄的发展动能充分迸发出来,让社会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提振信心有四个方面: 第一,要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增强经济重启的内生动力。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增长的泉,提振市场信心重在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当前,十分重要的是调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激活民间投资热情,把蕴藏在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对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政策的稳定性、营商环境的公平性、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是影响预期的三个主要因素。所以,提振企业信心,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的落实,加强各类政策的协同配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度、效。当前,大量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尚未恢复元气,所以要继续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提振企业家信心要清除有碍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全面清理涉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清理和修订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相关规定,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加快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营、招投标等方面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提振企业信心还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正、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进一步规范执法领域涉产权强制措施程序,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让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鹜创新创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第二,提振消费者信心,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消费受疫情的冲击影响最大,扩大内需,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扩大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房地产对居民消费有重要影响,目前金融部门在供给端加大对优质头部房企的融资支持十分必要。房地产市场回暖仍有赖于市场销售的恢复和顺畅的回款,所以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研究出台松绑需求端限制性措施,降低按揭贷款利率,促进房地产市场销售回升。同时,要延长新能源车购税的优惠,加大对新市民金融的支持等,使消费潜力进一步充分释放出来。只有消费潜能被激活,消费者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经济循环才会更加顺畅,经济整体好转才会加快实现。 第三,提振投资者信心,有效扩大社会投资。稳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条件,也是扩内需的重要抓手。稳投资关键是要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和积极性,针对当前民间投资比较低迷的情况,要下决心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领域、新赛道的投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也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 房地产投资对稳投资非常重要,所以还要继续落实好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投资触底回升。 第四,提振外资企业信心,助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近两年来,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调整,美国推动对我脱钩断链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外商投资向外转移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觉得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力度,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增强外资企业对我国营商环境的信心。 同时,也要加强与外资企业的沟通交流,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住,经营更多高质量含量的增量外资项目落地。 总之,采取务实有效的行动,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让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迎来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新局面。 谢谢各位!
- 最近发表
-
- 辽宁辽阳原副市长马立阳、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周涛等4人被提起公诉
- 首款原创“莆田鞋”上线 “鞋都”正式进入“原创品牌”时代
- 蔚来-SW于8月交付10677辆汽车 同比增长81.6%
- 前易方达名将、700亿公募顶流林森奔私后首次发声:当下茅指数龙头更具吸引力!化工龙头未来三年或有大机会
- 卡塔尔世界杯被西方抵制:建场馆死了6500人?
- 亚特兰大联储行长:通胀放缓可能支持减慢加息速度
- 哪吒领跑,理想掉队!“造车新势力”多款新车陆续发布
- 鸿达兴业及大股东债务危机“殃及池鱼”:5万吨氢能项目实施主体成“老赖”,进军新能源好梦难圆
- 多位明星持股的“牛角村” 如何一步步陷入窘境的?
- 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共同富裕
- 随机阅读
-
- 易会满重磅发声, 中字头板块大涨!中金研报:银行及国有上市企业估值中枢有提升空间
- 南非能源部长:欧洲能源危机凸显煤炭价值 可再生能源并非救世主
- 全国首个规范租房的地方性法规实施!北京今起租房需网签,租金可调控
- 昆明至玉溪开行城际直达动车:最快仅48分钟到达
- 暴雪与网易“离婚”:都是钱的事
- 《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 略盈变巨亏 影视大佬被通报批评
- 四川银行业总资产超13万亿元 居西部首位
- 突然狂拉!A50指数涨2%,沪指重返3100点!刘强东:再捐1亿!京东副总监以上降薪
- 上半年巨亏近500亿 三大航下半年靠什么复苏
- 自动充电、自动采样、自动书写,一大波智能机器人涌向WAIC
- 俄罗斯卢克石油宣布董事会主席因重病去世,俄媒称其“在医院坠亡”
- 先进电池技术是全面电动化的基础支撑
- 央行拟规范金融控股公司 关联交易行为
- 央行:8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6.84亿元
-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破6.9 美元指数创近20年新高
- 一架波音747货机因引擎故障折返澳门 机组人员未受伤
- 韩正出席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 上市银行“含AI率”提升 科技赋能持续加码
- 九价HPV疫苗扩龄 供不应求或加剧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印度部长回应“禁止中国品牌销售价格千元以下手机”传言:没有给出这样的指示
- 再遭炮击!“欧洲最大核电站之一”,存严重风险?!或泄漏氢气和喷洒放射性物质→
- 韩国LG化学将建第四座碳纳米管工厂 年产能达3200吨
- 工信部:我国每千人企业数量为34.28户
- 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家东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车展暂停、重点区域停止堂食,成都新一轮疫情病例超400
- 茅台新品“荷玺”预售每瓶5119元:“撞脸”国博纪念酒 京东预售后闪电下架
- 万亿制造城市下一程:佛莞探路“制造+科技”新路径,再迎“能级提升”新使命
- 威胜控股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纯利约1.43亿元同比增加16.39%
- 今世缘上半年净利润增长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