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GDP城市一季报:福州增速领跑 武汉投资强劲 新动能成韧性“增强器”
24个万亿GDP城市中,增强器有10个城市的城成韧GDP增速高于全国或与全国持平,分别为北京、市季速领重庆、报福成都、州增资强武汉、跑武宁波、汉投青岛、劲新长沙、增强器佛山、城成韧合肥和福州。市季速领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王帆 24座万亿GDP城市,报福一季度经济数据已经悉数出炉。州增资强 从经济总量来看,跑武一季度,汉投上海GDP首次实现了万亿元的突破,深圳、重庆、苏州和南京则分别首次突破了7000亿元、6000亿元、5000亿元和4000亿元的整数关口。 今年一季度,全国GDP增长4.8%,其中,1-2月经济开局良好,但3月受到复杂国际形势以及多地突发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加。 万亿GDP城市因为经济活动密度高、人口密集以及对外联系更紧密等缘故,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防疫形势。一季度,24个万亿GDP城市中,仅有10个城市的GDP增速高于全国或与全国持平,分别为北京、重庆、成都、武汉、宁波、青岛、长沙、佛山、合肥和福州。 基本上,GDP增速表现较好的城市,是一季度未受疫情影响或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地区。今年,全国提出的GDP增速目标为5.5%左右,万亿GDP城市设定的目标则大多在5%到8%之间。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对照各个城市全年的GDP增速目标来看,一季度整体增速不及预期,因此各地在今年的后三个季度将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增长压力,有必要进一步科学精准落实防疫措施,力争保障供应链畅通稳定,并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困难,努力实现全年的稳增长目标。 投资发挥“压舱石”作用 整体来看,万亿GDP城市在一季度的消费表现都较为疲软,有6个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了负增长,另有5个城市增速低于1%。 其中,过去两年作为消费“优等生”的重庆,在解读经济数据时称,一季度,受国内经济下行及疫情频发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2%,比去年四季度、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分别回落1.8、5.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消费市场受疫情冲击较大,全市社零总额仅增长1.7%,比去年12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使得消费市场运行短期承压。 重庆也基本是各地的缩影,尤其是受疫情直接冲击的城市,线下消费受到更大影响,特别是餐饮等接触型消费。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无论是从短期稳增长还是中长期构建新发展格局角度来看,都有必要做好促消费这篇文章。当前,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有不少疫情受控的城市在积极采取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来提振消费,有经济学家更是呼吁对疫情受困、收入下降的群体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帮助扩大消费,这既是利民之举,同时也是助企之策,有利于帮助企业改善经营困难的局面。 不同城市的出口表现出现分化现象,既有西安、济南等地增速超过40%,成都、杭州等市超过30%,也有北京、南京等地出现负增长的情况。整体来看,出口一方面受益于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RCEP红利的有效释放等,另一方面也受到疫情散发,供应链和物流链受阻等负面影响。并且,从4月的情况来看,针对物流受阻等情况还需要加大重视程度。 在“三驾马车”中,投资成为多地稳增长的压舱石。一季度共有8座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跑赢全国(9.3%),其中武汉以20%的增速居于首位,福州和宁波紧随其后,增速分别达到16.8%和13.2%。 武汉统计局披露,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2.8%,占比20.7%。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0%,占比24.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40.5%。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2%,高于全市投资增速0.2个百分点,占比49.7%。 宁波一季度的投资构成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1%,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32.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0%。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强调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 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2021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仅增长了0.4%。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无论是从全国或一些重点城市的情况来看,投资正在成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经济动能。其中,在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三大投资领域中,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很强的宏观调控效应。展望全年,投资也将有望进一步发力,进一步发挥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 新动能发展势头良好 从实体经济的表现来看,24个万亿GDP城市的表现同样出现了分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表现最突出的是杭州和合肥,增速均为11.3%,并列第一。 其中,杭州统计局披露,在全市37个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67.6%。医药制造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84.0%,出口交货值增长402.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179亿元,增长12.7%。 也有出现负增长的城市。济南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1.4%,这一降幅已经较1-2月收窄7.7个百分点。济南统计局称,年初,受春节假期和季节性节能降耗政策影响,全市部分原材料、高耗能领域生产有所放缓。在重点行业中,济南一季度黑金属压延加工业下降了23.9%。 此外,作为我国首个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内地城市,天津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6%,降幅较1-2月份已经收窄了0.9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一些城市而言,尽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承压,但高技术产品增势良好,经济新动能普遍呈现出亮眼的表现。 其中,上海一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为3920.61亿元,增长13.7%,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高出了8.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98.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28.9%。 深圳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但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增势良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分别增长195.4%、150.3%、51.3%、29.2%、20.7%。 今年前3个月,深圳持续受到疫情冲击,一季度GDP增速仅为2.0%。尽管如此,这一增速仍然被一些深圳本地经济观察人士称为“超出预期”。3月底,疫情逐渐受控之后,深圳的经济活力在迅速恢复,并且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二季度经济有望加速反弹。 2021年新晋万亿GDP城市东莞,高技术产品产量同样呈现较快增长之势。电子产品中,智能手表增长93.9%,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177.8%,显示器增长96.9%。新能源产品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9.0%,充电桩增长14.8%,锂离子电池增长11.4%。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头部城市面临着较大防疫任务,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之际,经济新动能仍然呈现出不少结构性的亮点,这些亮点正是城市经济韧性的强劲支撑,更是城市向更高能级跃升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各地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努力至关重要。以青岛为例,3月初突发疫情,但一方面实现了较快的社会面动态清零,启动复工复产,另一方面青岛也为产业链提供强力保障,一季度全国范围仅有青岛即墨顺利生产,最终青岛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6.1%的增速,3月当月工业增加值更是增长了9.8%。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从二季度的情况来看,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仍然在持续,给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带来巨大挑战,企业成本上升等问题凸显。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纾困措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也是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达成的关键所在。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大和:重申快手-W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78港元
- 巴菲特搭档芒格斥加密货币:毫无价值甚至有害
- 2月17日汇市观潮:欧元、英镑和日元技术分析
- 金融人事大调整!谭炯任国开行党委副书记,刘连舸卸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罗熹卸任中国人保党委书记
- 海南椰岛收到警示函:承诺未来5年投资50亿,账面现金却不足1亿
- 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十大投资机构浅谈应对策略,注重标的质量筛选是关键
- 罗熹不再担任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 |人保股价走势的猜想
- 国源科技遭合作伙伴举报
-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为什么男人看球爱喝啤酒?
- 直播电商等模式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 鄂华任国寿安保基金总经理
- 华星创业午后涨超6%:与三体宇宙签署著作权许可合同
- 3名内阁大臣接连辞职,岸田文雄道歉
- 中顺洁柔补产能自救
- 包下中国互联网大买卖的人,失联!
- 不让“差生”参加中考,是对普职分流的扭曲
- 维他奶“不香了”?
- 铁矿石焦炭维持坚挺,支撑成材价格,钢价预期依旧震荡偏强!
- 雷诺CEO批评特斯拉降价:破坏用户的价值,最好降到0元
- 汤姆猫三股东王健内幕交易遭罚款300万 成交额5285万反亏230万避损失败
- 搜索
-